<
t6b2小说网 > > 逆兰(重生) > 逆兰(重生) 第96节
    他什么也没有说,过一会,抬步往堂屋里走。

    窦太监一句“恭喜王爷”卡在喉间,心高高地吊了起来——这反应可不对啊,不会是,想到先王妃那事了吧。

    他算着日子没错,肯定是王妃娘娘还在府里时有的,可话说回来,先王妃不也是。

    要按他的心思,他觉得不可能有疑问,但不知道王爷怎么想,毕竟那事是发生在王爷身上,不是他——

    砰。

    窦太监胡思乱想着,反应未免慢了一慢,就眼睁睁看见走在前面的沂王撞在了半开的朱红门扇上。

    “王爷,没事吧?”他忙跑上去。

    沂王捂着鼻子,瓮声瓮气地道:“没有。”

    但等他手放下来,一道血迹缓缓流下。

    竟然撞得流鼻血了。

    孟医正还是被孟三匆匆忙忙地拉来了。

    一阵忙碌之后,沂王坐在椅子里,仰头望着屋顶的彩绘。

    一屋的人陪着他发呆。

    他不发话,谁也不敢先言声。

    好一会之后,天色都暗下来了,窦太监轻手轻脚地点起了一盏灯,沂王才低下头来,他的鼻血已经不流了,声音也恢复了正常,口气轻描淡写:“她身子怎么样?”

    孟三回神,忙道:“娘娘身子很好,大夫说胎相稳固。我悄悄跟了一段,见娘娘也行走自如,没有什么大碍。”

    “那也该小心仔细。”窦太监立即道,“你问那大夫没有,娘娘能不能行远一点的路程?之前就不提了,如今要是可以,怎么都该把娘娘接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孟三犹豫:“那个,我没问。”

    沂王抬眼,语意幽冷:“她还不想回来?”

    孟三埋头。

    窦太监跺脚搓手:“不想也不成,这还能由着娘娘?王爷的子嗣怎么能流落在外面,娘娘也不能带着双身子继续吃苦啊,娘娘那个性子,走的时候就带了那么点私房,要是有个万一,那怎么得了!”

    孟三作为谍报,下意识要把之前漏掉的信息补全:“娘娘有钱了,除了私房,翠翠丫头还带走了两百两,娘娘原来不知道,翠翠才拿出来,娘娘看见了,说,那就算王爷这个爹爹出的抚养资费吧。”

    沂王嘴角动了一下。

    时刻关注他的窦太监看了个分明,那分明是比点起的宫灯更明亮的笑意。

    虽然,沂王转眼就把嘴角又压下去了,换成了一声冷哼:“那算什么资费,没得教坏了孩子。窦梦德,孟源,你们都跟孟三过去。”

    窦太监请示:“我们都走了,那王爷这里——”

    “京里的事差不多理顺了,本王这里不缺人使了。”沂王口气缓和了一点,“你们过去了,也不必勉强什么,先由着她罢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我知道这好土好俗,但是我写着发现我好爱啊,我就想发疯大土特土一回。

    ~~

    沂王:头大,一个就惹不起了,现在两个……唔,咳,哈哈哈哈哈。

    第86章

    兰宜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。

    她成功地和翠翠试制出了新的糕点, 成功地借英氏的寿宴送了出去,英氏没有见她, 但事后派小丫头来香远斋指名要买新糕点, 兰宜此时认出了小丫头,发现她之前就来买过两三回,只是她当时不认得, 不知道是英氏身边的人。

    “我们铺子人手有限, 我身子也不大方便了,送给太太的两色糕点目前都不对外售卖。难得太太喜欢,我将方子写下来,你带回去给太太吧。”

    小丫头先失望又高兴起来:“好的。”

    兰宜去后面寻了笔墨,写好后,小丫头揣起来, 蹦蹦跳跳地走了。

    小丫头不大懂事, 县衙后衙的英氏收到后,吃了一惊:“就这样给你了?说了什么?”

    小丫头将兰宜的话学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还有呢?”

    小丫头摇头:“没有了。”

    英氏沉吟起来。

    丈夫做着亲民官, 她很明白,不论是行商坐商,手里的配方相当于他们的命根, 有时一个方子传几代人, 就指着这点压箱底的东西吃饭立身, 亲兄弟之间都不一定肯传,更没有泄露给外人的理。

    但香远斋就这么随意地送给她了。

    连个要求都没提,像这东西就是平常物件, 不值一提。

    英氏将小丫头带回来的笺纸展开, 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。

    她这次看的不是内容, 而是字。

    她出身书香世家, 看得出用的笔墨都不怎么样,就是市面上普通售卖的货色,但这笔字不俗。

    绝不该是一个糕点铺子掌柜的手笔,一个商人,能识字就不容易了,更别说这行商的还是个女子。

    但与随手送人食方的豪爽举动很相配。

    “这个陆娘子,说是外地来的?”

    小丫头懵懂点头:“嗯,前面的朱典吏喜欢她,想娶她为续弦呢。”

    这个英氏知道,她就是因为朱典吏才知道香远斋的名号的。

    但她不知道香远斋的掌柜到底是什么样的人,她也没关心过,她是知县太太,兰宜的地位与她相差太远了,送了礼来,她都不必相见,肯收下就是给颜面了。

    直到见到这笔字,英氏改了主意:“你再去传个话,说多谢陆娘子的食方,请她有空的时候来我这里坐坐。”

    兰宜得到回话,倒吃了一惊。

    这也顺利得过头了。

    她以为还得几个来回才能正式和英氏拉上关系呢,没想到英氏这么平易近人。

    隔天,她嘱咐翠翠看好铺子后,就雇了顶轿子,前往县衙。

    从角门进去后衙,走过小花园后,她在堂屋见到了英氏。

    英氏是个面容端庄的妇人,没让兰宜行礼,直接叫她坐下了。

    几句寒暄过后,兰宜方明白,她打动英氏的不只食方,还有字。

    她的字起初习自杨文煦。

    杨文煦要科举做官,日常写的是馆阁体,她就也跟着学了这种字体,后来多病,撂下了很长时间,重新又捡起来时,是在沂王府,为了编食谱而边写边练的。

    兰宜有点感慨,人生的际遇,真是很难料到会着落在哪一点,只能说,没有什么是白白经历的。

    这令她想起往事都心平气和起来,微笑着回答英氏:“我在夫家时习练的。”

    英氏点头:“你夫家也算是大族了罢?”

    见到兰宜以后,她就完全肯定了,不是大族,怎么养得出这身气度,再加上那些食方,那笔字,拢总在一块就是大族才可能积累下的底蕴。

    兰宜不好否认,只得低头笑了笑。

    英氏是明眼人,她嘴硬不认也没用,且这关系就不好攀了。

    英氏理解她的闭口不言,被撵出来就是不堪回首的耻辱了,换作她也不想再将从前向外吐露。

    不过——

    英氏向兰宜的腹部看了一眼,这时兰宜的身孕已有四个多月了,看得出来了,这也是英氏先前没叫她行礼的原因所在。

    “听朱典吏说,你是青州人氏?”

    兰宜应: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“听说青州将为龙兴之地,”英氏试探地问,“你家中与沂王府可有过来往吗?”

    这是英氏愿意结识兰宜的理由之一,京中的那场惊变,早已随着奔腾的运河水传到淮安府来了,太子被废,沂王监国,虽因局势还未正名,但谁都知道大势所在了。

    山阳县令能力不差,却一直官运不济,英氏本已死心,直到大势更改,变局之下,说不定就有新的机会。

    兰宜犹豫了下,谨慎地道:“有一点。”

    若是从前,她必然要说没有,但查出身孕以后,她的想法改变了,孤身在外毕竟危险,借着英氏的口,能拉一拉沂王的虎皮,她和孩子都会安全一点。

    英氏眼睛亮了:“哦?你见过沂王吗?”

    兰宜困难地摇头——扯谎也不容易:“没有,沂王性情孤高,不怎么与外人往来。”

    英氏并不失望,兰宜一个内宅妇人,要是见过才奇怪呢。

    “我们老爷听闻,沂王在青州时喜好修道,是吗?”

    这在青州是人人都知道的事,不过隔了近千里的淮安府,就需要打听且也不十分确定的了。

    兰宜点头。

    英氏一喜:“那依你之见,送什么样的祥瑞能打动沂王?”

    兰宜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英氏鼓励她:“你只管说,说错了也不要紧。”

    她自然还要再寻渠道打听的,也不会只听信兰宜一人。

    兰宜诚实道:“什么样的都打动不了,沂王不好这些。”

    他那道心都是假的,亵渎道祖的话都说得出来,哪会好什么祥瑞。

    英氏吃惊道:“是吗?”她想了想,自己找了答案,“是不是有人送过,被沂王斥责了?”

    兰宜含糊点头。

    “那就罢了,本来我寻到了一只白龟。”英氏说着有点遗憾,“只是老爷不肯,说他是朝廷命官,自该有体统,做那些曲意奉承的事像什么话。”

    兰宜道:“大老爷一心奉公,正是人臣楷模。”

    她心里想,山阳知县这个脾气,说不定倒能投沂王的缘法,不过这些事如今都与她无关了,她就也不再多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