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6b2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后宫佳丽心悦我 > 第235节
    是她很喜欢的浮光锦,光华流动。

    她似轻轻嗟叹,却又淡淡的微笑,像是在对他应诺:“佛说过,人有来世。”

    所以不会相负。

    谢令鸢远远地站在殿内角落中,相较何容琛的平静,她却感到眼中一热。

    想起识海里,那个初入宫时一脸骄傲、不信神佛的少女。二十多年恍如白驹过隙,岁月抚平了她的棱角,让她的心沉静于沙田石海,在梵香中坚定这一世的信念。

    直到脸上被人轻轻一拂,淡淡的香气一瞬而逝,她一怔,摸了摸脸,才发现有泪,方才郦清悟为她拭去了。

    ……她从来没在郦清悟面前哭过,西魏人打到眼前了都没哭,这下太丢人了怎么办?

    郦清悟虽然没有笑她,可眼睛里闪动的温润光泽,总让她觉得难为情,倒打一耙道:“故去的人尚记得留下来世相见的礼物,你就在我旁边,我好像也没收到过什么呢。”

    郦清悟:“……”

    远处传来一两声鸡鸣,东方天际已经隐隐泛蓝。

    雨也绵绵而息,似乎有朝光要挣扎着绽放。

    何容琛下令返京,群臣整列时,郦清悟身为外人,不能再与谢令鸢同行。临到别时忽然附在她耳边:“无论你今生或者来世在何处,我都会找到你,送你……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伸出手,掌心间不知何时,放了一片桃花瓣。

    温热气息吹在她耳边,谢令鸢感觉左脸瞬间蹿红,面颊发烫。

    随即想,原来他憋了半天,就只是憋了这么一句话吗!说直白一点会羞死你吗?

    谢令鸢好气又好笑。

    可随即心头不免浮起一丝淡淡的悲。

    似乎从来没想过任务完成要离去的那一天,所以当真正迫临了,才觉心头早已被填满,分离带来的是巨大的空茫。

    等她回去了,他呢?

    受父亲遗托,孤寂守护这世道苍生,世间无人知晓,一个人独对朗朗星夜吗?

    那她让他为自己编什么心花结呢,注定是分离,注定是无果。

    所以她原本还想调笑几句,却笑不出来。

    何容琛一早猜出了他的身份,目光看过来,与他对视。她眉目微展,仿佛敞怀,轻轻道:“你长得,很像你母亲。”

    也像先帝。

    知道郦贵妃的孩子还活在世上,大概是又一件让她觉得无比欣慰的事了。

    郦清悟向她点点头,就如小时候二皇子见了何德妃那样,礼貌而疏离,却又真切:“望娘娘保重。”

    何容琛对他笑了笑,走下圜丘。

    *************

    众人回到长安的时候,天色已经大亮,经过昨日的雨,天空仿佛洗涤,蔚蓝无云,霞光万里。

    但车辇入城时,依然感觉到了京中涌动的不寻常的气息。空气里满溢着紧张猜忌,外城的街坊间少有人走动,往日摩肩接踵的东西两市,如今只有人头寥寥。

    进入内城后,一片狼藉,延兴门撞飞了,还未修缮好,城墙坑坑洼洼,女墙碎了一片,好像被人打豁了牙。等再往皇城走近……

    什么味道??!!

    所有人亿脸懵逼!

    这是打得太激烈,双方互相伤害,把京城的大粪池都掀了吗?

    想起海东青带来的信上,说宫中奋勇退敌,谢令鸢此刻很想把何韵致逮过来,抓着她的肩膀摇晃咆哮,问她究竟干了什么???!!!

    听说太后与德妃回来了,六宫妃嫔放下手里的差事,忙涌到含耀门处去迎,迎之前不忘沐浴更衣,再熏上重重的香。

    “丽妃姐姐,你闻闻,我身上可还好?”钱昭仪紧张问道。

    郑妙妍抽了抽鼻子,不知该从何安慰:“……我想,德妃姐姐应该不会嫌弃咱们的………………吧。”

    真是不经历不知道,这样腥风血雨动荡不安的朝廷,竟一直是太后为她们撑起来,此刻方才明白不易,懂得感激。

    谢令祺站在人群里,翘首向远处行来的车辇望去。昨日兵变,谢令鸢在南郊,她心中也惴惴。谢府上的人都被接入宫,她也随着郑丽妃一道,去各处家眷那里好言安抚,母亲乔氏也在念叨此事,如今,总算是见谢令鸢平安归来了。

    谢令鸢从舆辇中走出,远远望见九星,目光次第扫过宫中妃嫔们,当然,也看见了谢令祺。

    她们经住了这次的考验,平稳渡过了兵变。看在她的眼里,总觉得哪里发生了变化。

    谢令祺佯作不在意,却见姐姐忽然于人群中,向她缓缓微笑。

    谢令祺一怔,眼睛睁大。

    她清澈的瞳仁里,映出了风舞桃花。时值三月,宫道两旁的桃花正是灼灼盛放时,随着风悠然而落。她恍惚觉得,姐姐的笑容,就如这落红一般,在人心中留下余韵的痕迹。

    见两位撑天的监国回来了,所有人迎上前,关切地问她们,又仿佛心有余悸似的说起昨日的经历,却谁也不说自己害怕。

    她们眼中明媚楚楚,仿佛还沉浸在昨日退敌的激情无限中。

    谢令鸢一边笑着听,一边心想,这个时代的女人,纵使聪慧,如太后这般心有大志,可长久经受着“从父、从夫、从子”的念头,遂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,是什么。如今,这兵变仿佛唤醒了她们内心深处,虽惊险一番,到底也是好的。

    此时又想到了萧怀瑾临终前托付,让她调理这天下风水。他说出了【蓝颜祸水】三句惊世之言,她也该回报他。

    趁热打铁,谢令鸢清了清嗓子。好久没做过日常了,竟有些生疏,而且诡异地生出些紧张——为了她们而紧张。

    “我,嗯……姐妹们兵变时镇定沉着,做得委实很好。你们知道么,”她似乎有点赧然地笑了笑:“我其实……向来有个憧憬,只是觉得天方夜谭,遂从未说过。可如今,又觉得它很近了,好像触手可及。”

    马丁路德金,借你吉言一用,对不起了。

    i have a dream,【慷慨陈情】!

    “千载以来,后宫历有倾轧,有吕氏之妒,有骊姬之乱,及至本朝,也有巫蛊案动荡朝廷,姐妹们多少读过史,想必心有戚戚。”

    晋国由兴转衰的节点,便是咸泰晚年,那场牵连甚广的巫蛊太子案,由宫斗引发,韦太后是始作俑者。

    “可我出宫后,也看到世间百态。我见过郦氏十二娘子国难当前无论妻妾、不争嫡庶。也见过贵妃、武修仪、屠眉谈笑泯恩仇。我见她们挥刀相向、生死相逼;却也见她们在月夜树下,执酒言欢、与子疏狂。那时,我便想,心怀格局,胸有丘壑,没有什么恩仇不可泯去,倘若我们宫里也能这般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不知道这憧憬是否只是镜花水月,但兴许千年以来,我们是……离这一刻,最近的。”齐心协力应对宫变,也在努力冲破这世道根深蒂固的束缚。

    这样的风貌,从未出现于过往的历史中,但她们,会出现在后世的史书上!

    【慷慨陈情】完成。虽然声音不大,似乎夹在风里,却又格外清晰回响在心头。片刻的寂静后,郑妙妍道:“这样好的光景,我也想看到啊。”

    谢令鸢对她一笑,灿若春华:“能看到的。你们可以让后世人看到。”她顿了顿,伸出手,“还记得马球赛前,我们曾经击掌为盟么?”

    参加马球赛的几个人会意,上次是不情不愿,做得敷衍,这次却伸出手来。其他妃嫔们也跃跃欲来,嗔道:“德妃姐姐是要把我们隔开么?”

    谢令鸢雨露均沾,拉过了她们的柔胰……

    迎着扑面春风,她们击下了这重重一掌。

    “为了德妃说的这一天。”

    *************

    一整日,皇城都在苦兮兮地清理打扫。确认了叛军全部归降后,大臣家眷们得以回内城的府邸。不过她们倒是颇有些意犹未尽似的——好似从来没有这样振作过。

    京中依旧有谣言未清,再者,从去年起,晋国边境就再也没安稳过,战乱频频,眼下京中又闹出了兵变,可想而知谣言传得飞起。

    “晋过五世而亡”虽然不许公然议起,但人们心中难免不做真。各种各样的童谣,这两日也在坊间传唱。

    “泰山崩,轰隆隆,黄河一决天下亡……”

    稚嫩的童声,在街巷间回荡。

    一辆牛车驶过,一双玉藕似的白臂掀起车帘:“兰儿,你去叫他们不许再唱了,教他们别的顺口溜,学会唱了,就奖励他们糖葫芦。”那夫人在侍女的耳边附声说了几句。

    “晋五世,出九星;诛叛逆,善民心;救国难,天下平;扶乾坤,天地清。 ”

    侍女听且记下,眼睛亮亮的:“夫人可真厉害,这么快就编了顺口溜出来。”

    那女子轻笑道:“可不是我编的,是宫里娘娘们所作。”

    何贵妃一早听说了外城流言四起,便想出了这个对策,六宫妃嫔们凑在一起,你一句我一句,莲风提笔记得应接不暇,不多时便整理出了十多首歌谣。

    谢令鸢评价她们很有统战部门的才能,何韵致听不懂,但知道是夸。

    这些顺口溜简单好记,朗朗上口。有上天庇佑的,有天降祥瑞的,有赞颂君王美德,大家编起来也不嫌脸红。

    倒是大臣家眷们平日闲着也是闲着,如今听到城内谣言四起,便帮忙遏制流言,也是感谢兵变时后宫娘娘们的帮护。

    桂党的兵变牵连甚广,大理寺追查叛党同谋和余孽,以连坐罪名论处,祸及师生同门,当群臣祭祀回朝后,发现衙门竟有些空,多多少少都有些缺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他们面面相觑,不约而同意识到,朝中这场地震,远未结束。

    甚至——兵变只是一个开端!

    “风雨欲来啊……”谢节抬头,看着大理寺外依旧黑云低压的天空,獬豸横眉冷肃。

    他预感向来准,几乎已经见到了动荡的开端,时代的狂风。

    第一百六十四章

    桂党经营几朝, 兰溪党式微后, 桂党也分裂为几派,高邈这十几个大小世家在内,包括他们在朝中任职的族人、师生等, 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人, 一律牵连论罪。

    这是将一棵参天巨树连根拔起, 连大地都要伤筋动骨, 问罪之广,不亚于咸泰年间的太子巫蛊案。

    如今他们倒台,在朝中留下的空白又将重新被填补。同他们有所牵涉的人,纷纷下狱的下狱,流放的流放, 革职的革职, 朝中将近四分之一的官位出缺。

    没过几日, 各衙门请求举荐官员的奏章,已经将中书台堆满了。

    而以汝宁侯为首的何氏一党, 和以曹相为首的曹党, 私下为推官之事, 暗中争论了几个回合。

    当然这种美事, 无论哪一党, 都不可能独享。

    遂在仲春时令,何汝岱与曹呈祥两位白首老人,难得心平气和地在廊下对坐手谈,朝中布局如同他们手中的棋子, 在十九路棋盘上棋布错峙,彼此试探,你进我退。

    四品以下官吏,没什么可争的,台省官、寺卿官各半,你推你的,我荐我的,各自做出虚伪温和的退让。

    然而诸如兵部尚书、吏部侍郎这一类显要官职,却在棋盘上胶着,毫不妥协,厮杀不休。

    “听说,宫里娘娘们也有想法,这么大的缺……娘娘们也动心哪。”曹呈祥落下一子,似是不经意,试探着汝宁侯。

    因朝廷如今动荡,后宫破天荒参与议政,招致群臣不满。可终究有天子亲征前的安排,又兼太后娘娘有手段——曾将韦氏抄家灭族,癸巳政变诛杀辅政大臣,又向桂党磨刀霍霍……人都是欺软怕硬的,士大夫也会忌惮。

    何汝岱听了,胡子轻轻一颤,浮出一个淡笑:“即便她们商议了什么,太后是个明白人,总也要顾全你我的想法,她不会也不敢跳过咱们,曹大人何虑?”

    他清楚地表明与太后截然不同的立场,以及与曹党微妙相当的立场。曹呈祥眉目一展,从棋盘上提了二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