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6b2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横刀十六国 > 横刀十六国 第449节
    黑云军扛着长梯登城,不到片刻,张蚝一马当先,爬上城头,左手环首刀,右手短斧,大开大合,翻起阵阵血浪。

    城头守军明显不如前两日。

    见张蚝来的凶恶,犹如铁兽,皆不敢前。

    后面刘牢之、窦封等将跟着上来,终于在城头站住脚。

    更多的黑云精锐涌上城头,与晋军血战。

    黑云军斗志高昂,但晋军却越打越弱,逐渐抵挡不住。

    朱序、周抚率亲兵前去抵挡,各自被刘牢之、张蚝抵住。

    李跃一看这架势,就知道樊城撑不住了。

    为了攻破这座城,投入七八万的人力,以及大半个中原的物力,光弩箭就用了一百多万支,砲石不算,火油耗费将近四百万钱。

    报废了两百二十多辆各式攻城器械,镇军和黑云军伤亡近七千。

    如果其他城池也这么难打,也就不用指望天下统一了……

    “破了,城破了。”亲卫们兴奋的呼喊着。

    李跃放眼望去,城头上一杆“晋”字大纛已被人砍倒。

    北面城门打开,慕容令直接率一队骑兵冲了进去。

    不过敌军还在抵抗,一个半时辰之后方才停歇。

    张蚝提着一颗人头,策马奔到李跃驾前,“末将幸不辱命,取敌将首级而归!”

    边说边下马,全身鲜血顺着马鞍滴在地上。

    李跃上下打量一番,外层的盔甲都被砍烂了,可见此战之激烈,不过人没伤到。

    拨开人头上的乱发,一张苍老而陌生的脸,两眼圆睁,嘴角含怒。

    “周抚!”

    “正是此贼!”张蚝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李跃心中略有些可惜,周氏已经一只脚踩在大梁的船上,周抚死了,也不知周家会作何感想。

    不过,这是周抚个人的选择,人各有志,死在战场上是将军的宿命。

    周抚手上也沾了不少梁国将士的血。

    第五百九十五章 龟缩

    樊城虽然拿下了,但朱序带着数千精锐从南城渡江而走,顺便一把火烧了汉水上的渡船。

    不过汉水不是长江,不需要多大的船,一筏可渡之。

    桓温叫嚣北伐,将大部分荆襄水军调往濡须,襄阳的水寨,也被秦彪、糜进二人攻破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荆襄无人能阻止梁军南下。

    至于渡江之物,随军的工匠、民夫,一两日就能弄出来。

    “令,刘牢之率三千精锐留守樊城,其他人马跟随朕渡江!”李跃一夜未睡,精神却极度亢奋。

    襄阳其实比合肥、东关、濡须更重要,拿下此地,就扼住了长江上游。

    荆州各地全在打击范围之内。

    “桓冲水军已至鄀城,距襄阳三百里,三日左右路程!”崔宏道。

    “桓温此战,犯了三错,其一,将大部精锐调往江淮,其二,为我军疑兵之计所惑,其三,醒悟后,没有亲率主力前来支援,有此三错,襄阳必为朕所得!”李跃笑道。

    桓冲虽然在江东还算有才干。

    但放在梁国面前,有些不够看了,而且此行只有一万水军,根本无法解除襄阳之围。

    要知道,梁军在上游,晋军在下游。

    这么多年桓温能凭借荆襄压制江东,也是得了上游之利。

    李跃与崔宏乘坐竹排渡江。

    人多力量大,后面数万民夫在,战马、军械、粮草日夜不断的渡过汉水。

    站在竹排上,望着南岸的襄阳城,汉水起起伏伏,顿时有种如梦似幻之感。

    到了南岸,秦彪、糜进带着李佑、孟宽等候多时。

    “末将拜见陛下。”四人单膝跪地。

    李跃先扶起秦彪、糜进,再扶起孟宽,最后扶起李佑,“军中何须繁文缛节?”

    一年多不见,李佑、孟宽更为壮实,脸上少了几分稚气,身上多了几分军人气质,腰杆笔挺。

    自古战场最磨砺人。

    李跃目光扫过,没多做停留,只是拍拍二人肩膀,“襄阳形势如何?”

    “桓豁守御得法,晋军用命,末将没有强攻,只是烧了他们的水寨,陛下恕罪。”秦彪一脸的歉意。

    “若非将军破了晋军水寨,朕如何能攻下樊城?有功无过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走,与朕一起查看襄阳城防。”李跃翻身上马。

    “遵命。”四人跟在身后。

    襄阳是桓温老巢,也是江东西面的门户和战略支点。

    陶侃据此而破杜弢、苏峻,庾翼据此而图谋北伐,桓温更是凭借此地压制江东。

    晋国命脉全在荆襄。

    所以对这座城极其上心,城池之高、之广远在樊城之上,四门还修建了偌大的瓮城,城墙上摆着一架架的弩机,令人望而生畏。

    城墙上的守军士气尚可,没有受樊城兵败的影响。

    由此也能看出桓豁有几分将才,能快速稳住局面,而没有兵败如山倒。

    “此城难以强攻。”李跃叹了一声,难怪一向骁勇的秦彪、糜进会束手无策。

    这种大城,没有十万以上的兵力,很难成功。

    偏偏李跃此次是突袭为主,打桓温一个措手不及,所以没带太多的兵力。

    “今桓冲援军将至,城中军心愈发稳固。”秦彪沉眉道。

    “樊城已破,汉水上游被我军掌控,桓冲若是敢来,朕教他片帆不归!传令,多备木筏竹排、干草木柴火油!”

    冬日干燥,遍地都是干柴枯草。

    “陛下妙计!”糜进拱手一礼。

    其他人也一脸佩服,不过这神色多多少少有些表演意味,火烧战船,原本就是寻常计策。

    周瑜的火烧赤壁百年间,一直流传天下。

    回到大营,李跃就等着桓冲上来送死。

    但一连等了三日,桓冲却迟迟没来。

    斥候带回的消息,桓冲见樊城被攻破,梁军掌握上游,返回鄀城,静观其变。

    果然这年头没一个是泛泛之辈。

    桓冲勒兵鄀城,一可随时支援襄城,而可庇护江陵、武昌诸城。

    襄阳城高池深,四五万梁军,一时片刻决难攻陷。

    李跃望着斥候制作的沙盘,江汉山川尽收眼底,“山不就我,我去就山,秦彪听令。”

    “末将在!”

    “率五千黑云精锐,八千镇军,南下扫略江陵诸城!”

    攻不破襄阳,攻打荆南诸城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南面更为空虚,晋军主要集中的襄阳一带。

    “父皇,若桓冲率军支援又当如何?”李佑天性活泼,实在忍不住插嘴。

    李跃哈哈大笑,“水里的鱼上了岸,还不是待宰的份儿?”

    一路南下,晋军不是依靠汉水长江为屏,就是龟缩在坚城之中。

    野战,李跃有绝对的信心。

    即便晋军有骑兵,也不是黑云精锐的对手!

    不怕晋军来支援,就怕晋军龟缩不出。

    “儿臣愿同往。”李佑初生牛犊不怕虎。

    “末将也愿同去。”孟宽也拱手道。

    当着这么多将领的面,李跃也不好拂了他们的面子,点头道:“不愧是朕的儿郎,去吧!”

    二人大喜。

    李跃一抬眼,忽瞥见崔宏望着李佑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崔宏什么都好,然则,心思太多。

    秦彪率一万三千步骑堂而皇之的从襄阳城下穿过,直奔南面诸城。

    李跃引兵待发,然而城中依旧按兵不动。

    桓豁稳如老狗,跟桓冲一样,不愧是亲兄弟。

    襄阳是桓氏的老巢,襄阳在,整个荆州就在,襄阳不在,荆州皆危。

    李跃索性就在营中休整。

    上游新城郡在手,北面樊城也被攻陷,襄阳迟早是瓮中之鳖。

    &amp;lt;div style=&amp;quot;text-align:center;&amp;quot;&amp;gt;

    &amp;lt;script&amp;gt;read_xia();&amp;lt;/script&amp;gt;